
余华在《女性的胜利》里这样形容当代女性:“女性独立则天地皆宽,不要让你的学历和见识,仅仅成为你的嫁妆实盘配资app,要做不被定义的女性力量,做自己的旷野。”
当下,当我们提及“女性”这个词时,脑海中浮现的常常是:“母亲、妻子、儿媳、女儿。”但却很少提及,我们自己,你别忘了,在这些标签之下,你首先是自己,是独立的个体,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,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。
孟子说:“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”我们不应该被某些身份所定义,应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,有两样东西:“自己和想成为的”。我们要抛开身份、地位、年龄、外貌等所有外在因素,找到自我的认同价值,找到自己,成为自己。
女人最好的出路,从来都不是找个好丈夫,而是将自己修炼得睿智与强大;女性最大的底气,从来不是嫁得好,独立自主才是真的好。唯有经济独立和物质独立,才能让灵魂挺拔,成为自己。
很多人以为,独立是对抗世界,或对抗某个人。其实不是,独立,不是孤立,不是让你切断所有联系。独立是一场建立,建立更多的联系。
《再见爱人》中黄执中指出一个论点:“女性真正的独立不是不能依赖,而是不能只有单一的依赖,要先生存,再谈精神独立。”人是群居动物,当你认为女性独立就是不依赖任何人,所有事情必须靠自己时,这其实是一种精神PUA,是架空了女性最基本的协作权利。
展开剩余69%我的朋友袁莎,没结婚前,是广告部门负责人,每天带着十几个手下,见客户,谈合作,风里雨里生活的有滋有味,她一个人住在市中心50平的公寓里,那时的她,风光,得意,也很自信,她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全世界。
直到她结婚,婆婆告诉她,女性要以家庭为主,要相夫教子,丈夫也委婉地表示:“你那点工资,还不够付保姆的钱,不如你辞职在家带孩子。”在各方压力下,袁莎最终选择妥协。
成为全职主妇后,她的生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,她不敢逛街,不敢买衣服,更不敢买任何和自己有关的东西,因为她没钱,她不敢开口找丈夫要,“儿子一个人养家很辛苦,家里的开销都是儿子花的钱。”是婆婆常常挂在嘴边的顺嘴话儿。
现实生活中,有无数个“袁莎”,她们曾经受过良好的教育,现在却被生活撕碎了所有,部分人可能仍旧认为“婚姻是女性最好的归宿”,认为这就是女性的价值和生活的权利。
当然,我不否认婚姻的美好和价值,但是幸福的婚姻需要关系平衡,平衡的前提,必须是经济独立。
袁莎意识到没有经济上的独立,就没有人格上的底气。她利用自己曾经的经验,重新学习,逼迫自己进步。虽然过程很痛苦,收入也不高,但她发现,她不再为买包零食张嘴向老公要钱,超出计划的开支也担心如何向老公解释,她可以自由决定买什么衣服,买什么礼物,她重新有了社交圈和话语权。重要的是,她重新焕发了自信和光彩,这种自信源自的就是她经济的独立和价值的体现。
心理学家表明:“经济独立对女性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,包括自尊水平、抑郁风险和生活掌控感。”这也说明了,只有物质独立,才能拥有生活的选择权;只有精神独立,才能建立内心的秩序感。当你两者兼备,你会发现,在这个世界上,不靠任何人,只靠你自己,也能生活得风生水起,日子过的越来越好。
归根结底,一个女性最大的底气,从来不是别人,是自己的独立能力和人格,简言之,就是经济上支撑自己,精神上滋养自己。这样的女性,无论是已婚还是未婚,都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,活出风采。
种一棵树的最好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。无论你处于什么年龄、什么境遇实盘配资app,从今天开始,只要你愿意迈出第一步,你就会找回本该成为的自己,有了说不的底气,和选择的权利。
发布于:湖北省配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